【love box】台灣家長都以為「教孩子」是學校的事?

關於孩子的教育,為人父母有說不完的擔憂,但所擁有的力量也比想像中來得多。父母應該是最了解孩子的人,如何為孩子選學校、如何在過程中協助學校及老師、參與教育政策、陪伴孩子學習,並學習把孩子的教育權拿回手上,是新時代父母的課題。其中,最重要的就是思考如何讓孩子得到他們需要且應得的教育,以擁有快樂、豐碩、有意義的人生。

教養,是父母的事;教育,是學校的事?這個傳統舊觀念已經落伍了。家長要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好的條件和機會,必須掌握下列五大關鍵課題

課題1. 全世界都在快速改變中

整個世界都在快速改變,教育方式也必須從根本改變,才能幫助孩子面對21世紀生活與工作的挑戰。數位科技也顛覆了工作市場,很難去預測今天的孩子在5年、10年或15年後會做什麼樣的工作。因此,父母不能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孩子的教育。

課題2. 做一個「夠好」的父母

不必做完美的父母,只要做到「稱職」就行了;但怎麼做,則和自身的個性及經驗有關。研究主張,權威民主型<教養風格>的父母是陪伴型的教練,也是高功能的啦啦隊,教養出來的孩子比較快樂、懂得自我負責、喜歡合作,是值得父母努力學習的教養方式。

課題3.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

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即使是手足也有很大的差異。「了解孩子,而不是期望孩子,」,家長最好從小幫孩子找到興趣和性向,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觀察、記錄孩子喜愛的事物,可能是玩積木、畫畫、講話、觀察大自然或容易與人打成一片……,然後考量孩子的個性特質及家庭環境等因素,安排最適合的學習環境。

課題4. 在學習如何學習的路上

「孩子的行為表現,就像是一面最好的鏡子,隨時提醒父母反思、修正,」,只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,就能夠有所改變,「我們不是在教孩子學習,而是一直走在『學習如何學習』的路上。」

課題5. 共好,教育就會變得不一樣

教育不是一種消費,家長無法完全外包給學校、安親班或老師,而是要建立親、師、生合作的共好關係,才能走出有希望的未來。至於親師溝通的訣竅,不要想去指導或教導什麼,而是要「同理」對方的想法和感受。「讓孩子更好」是凝聚老師和家長的目標與動力。

「教孩子」不只是學校的事!不必做完美父母,但必須做到以上這5件事才「稱職」。

更詳細內容請參考:http://t.cn/E6nVa17

圖片來自:unsplash.com

購物車